• <var id="cc4eu"><sup id="cc4eu"></sup></var>

    1. <var id="cc4eu"><sup id="cc4eu"></sup></var>
    2. <tr id="cc4eu"><sup id="cc4eu"></sup></tr>
    3. <video id="cc4eu"><li id="cc4eu"></li></video>
      廣東天草實業有限公司
      Guangdong Tiancao Industrial Co., Ltd.
      服務熱線:
      0753-2621086

      聯系方式
      Contact Us

      廣東天草實業有限公司
      聯系人:李小姐
      電話:0753-2621086 

      手機:18023508139

      郵編:514700
      地址: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劍英大道北海泰大廈40號

      經濟林系列
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產品展示 > 經濟林系列
      毛竹的栽培技術
      更新時間:2019/7/26 9:35:38 來源: 瀏覽次數:7043
      < 返回文章列表

        毛竹栽培技術

        毛竹又稱楠竹。毛竹生長快、成材早、產量高、用途廣。造林五到十年后,就可年年砍伐利用。一株毛竹從出筍到成竹只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,當年即可砍作造紙原料。若作竹材原料,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長就可砍伐利用。經營好的竹林,除竹筍等竹副產品外,每畝可年產竹材1500—2000公斤。我國勞動人民早在殷商時代就有用竹編制竹器等的習慣和經驗,用竹子造房在我國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;在現代建筑工程中,毛竹被廣泛用來架設工棚和腳手架;毛竹還是造紙和人造絲的優良原料;竹材劈成的薄篾可編制成很多生產工具、生活用品和工藝品,竹桿、竹片可制成竹床、竹椅及通風保健席等;近年來,竹膠合板的開拓制品更具市場引力。此外,竹枝、竹鞭、竹籜、竹根、竹兜等都可加工成很具經濟價值的竹工藝品。毛竹筍營養豐富、味道鮮美,是我國的傳統佳肴,且作為一種保健食品制成的各種筍干、筍罐頭已暢銷國內外。故毛竹具有很大的國際、國內市場潛力。毛竹鞭根發達,縱橫交錯,栽植在江堤、湖岸有固土防沖作用。竹林四季常青,挺撥秀麗,是綠化祖國的優良樹種。

       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,但其生長發育不同于一般喬木樹種,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、根、芽和地上部分的稈、枝、葉組成的有機體。毛竹不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長和稈的反向地性生長,而且具有鞭(地下莖)的橫向地性起伏生長。竹稈壽命短,開花周期長,沒有次生生長,竹鞭具有強大的分生繁殖能力。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層15--40厘米的范圍,每節有一個側芽,可以發育成筍或發育成新的竹鞭。壯齡竹鞭上的部分肥壯側芽在每年夏末秋初開始萌動分化為筍芽,到初冬筍體肥大,筍殼(籜)呈黃色,被有絨毛,稱冬筍。

        冬季低溫時期,竹筍在土內處于休眠狀態,到了第二年春季溫度回升時,又繼續生長出土,稱為春筍。春筍的筍殼為紫褐色,有黑色斑點,滿生粗毛。春筍中一些生長健壯的,經過竹筍一幼竹40一50天的生長過程后,竹稈上部開始抽枝展葉而成為新竹。新竹第二年春全株換葉一次,以后每二年換葉一次,每換葉一次稱為一“度”。新竹經過2--5年生理代謝,抽鞭發筍能力強、竹稈材質處于增進期的幼一壯齡竹階段;再經過6--8年的竹稈材質生長達到力學強度穩定的中齡竹階段;9年以上的竹將出現生活力衰退的下降趨勢,進入老齡竹階段。故在毛竹林培育上,應留養幼一壯齡竹,砍伐中、老齡竹。

        毛竹也會開花結實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是成熟衰老的象征。毛竹開化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,開花一般持續3--5年。毛竹開花是竹林生產上的巨大威協,應設法防止(控制措施見“毛竹用材林培育技術”)。

       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樹種。根系集中稠密,竹稈生長快,生長量大。因此,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,年平均溫度15--20℃,年降水量為1200--1800毫米。對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樹種,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,又不耐積水淹浸。板巖、頁巖、花崗巖、砂巖等母巖發育的中、厚層肥沃酸性的紅壤、黃紅壤、黃壤上分布多,生長良好。在土質粘重而干燥的網紋紅壤及林地積水、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則生長不良。在造林地選擇上應選擇背風向南的山谷、山麓、山腰地帶;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;肥沃、濕潤、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。

        (一)移竹造林技術

        1.造林整地

        通過整地可以創造適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長的環境條件。整地工作應在造林前的秋、冬季進行,包括清理林地、開墾和挖掘栽埴穴等三個工序。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墾整地,坡度較大(15~25度)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帶整地,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則采用塊狀整地。全墾整地是將造林地內的雜草、灌木全部砍除、清理后,全面深翻25—30厘米,將表土翻入底層,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、樹根等,再定點挖栽埴穴。

        在坡地上挖穴時,應注意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。帶狀整地即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,帶寬帶距視坡度緩陡及栽埴密度而定,一般為3米左右。整地帶上先劈除雜草灌木,后沿帶開墾,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,再在已翻土的帶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。塊狀整地是根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確定栽埴點,清除各栽埴點周圍2米左右的雜草灌木,按栽埴點挖穴。無論那種整地方式,都須在挖栽埴穴前確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離。毛竹移竹造林每畝密度20一35株;株行距可用5×6米或4×5米;栽埴穴的規格是穴長1.5米,寬0.8米,深0.5米左右。

        2.造林季節和方法

        毛竹造林的良好季節是冬季和早春(即十一月至翌年二月)。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、移鞭造林、截稈移兜造林、實生苗造林(播種育苗)和鞭節育苗造林等。其中,移竹造林法在生產中應用最廣。移竹造林首先應選好母竹。母竹以竹齡2—3年生、胸徑3--6厘米、生長健壯、分枝較低、枝葉繁茂、竹節正常、無病蟲害的林中竹為宜。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,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。挖掘時,則先應判斷好竹鞭的走向(一般與母竹稈基橢圓形的長邊方向平行),再細心扒開土找到竹鞭。向母竹引伸過來的鞭稱來鞭,留30一40厘米截斷;延伸出去的鞭稱去鞭,留70—80厘米截斷,然后沿鞭兩側逐漸挖掘。挖取時要多帶宿土,做到不傷鞭根,不傷筍芽,不傷“螺絲釘”(竹稈與竹鞭連接處),不傷母竹。挖出后,留5—7盤枝,砍去竹尾。母竹運輸的路途和時間越短越好。遠距離運輸必須用稻草或蒲包包扎,保護好鞭芽和“螺絲釘”,并隨時澆水保濕。栽埴時先在穴底墊上表土10一15厘米,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,輕輕將母竹放入穴中,使鞭根舒展、下部與土密接,再填土、踏實。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--5厘米,填土成饅頭形,以防積水爛鞭。填土踏實時,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。栽后澆足“定兜水”。

        (二)竹林培育技術

        1.毛竹用材林培育技術

        (1)護筍養竹。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、增加竹林產量的關鍵措施。其措施:

       ?、賴澜诒薰S。竹鞭的幼嫩梢頭稱為鞭筍。夏秋季節,毛竹竹鞭生長旺盛,如挖鞭筍,不僅直接妨礙新鞭蔓延,而且使來年竹筍少,成竹質量差。

       ?、谥斏魍诙S。冬筍是春筍的前身,是毛竹生長發育的一個階段。用材竹林培育中,若濫挖冬筍,就會直接影響來年的春筍和新竹的產量。但因受氣候、營養等因素限制,會有一部分冬筍不能出土而死亡,故在“冬至”前挖掘淺鞭冬筍,既可促進春筍生長發育,又可增加竹林收益。用材竹林挖掘冬筍中,必須要在護筍的前提下,科學謹慎地挖取。挖掘冬筍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內選枝葉濃密、葉色深綠的竹株,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塊隆起、龜裂或腳感松軟的部位,小心開穴挖取。掘取后必須覆土填平??稍诟餐燎胺湃肷倭扛斓娘灧?,但需防止肥料與竹鞭直接接觸。

       ?、嗑墓艽汗S?!扒迕鳌敝痢傲⑾摹?四、五月份),是毛竹春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,要加強管護。嚴禁挖掘健壯春筍,特別對換葉的小年竹林內的春筍更應加強留養及管護,以免竹林出現明顯的大小年,影響竹林總產量,使竹林年年保持穩產。對那些病蟲筍、路中筍、小筍和歪筍等應適時疏除。盛期筍成竹率高,質量好,應少疏多留;后期筍則應多疏少留;初春零星露頭筍應一律挖除。竹筍出土的末期,竹林中常出現不能成竹的筍稱為“退筍”?!巴斯S”亦應及時挖掘,既可增加收益,又可防止竹林養分消耗。識別退筍的特征是:筍生長緩慢,筍梢松散、無光澤,籜干縮,籜毛枯萎,早晨籜葉與無“露水”。此外,還要在春筍期的竹林內嚴禁放牧,防治筍期中的病蟲害。

        (2)修山墾復。修山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散布于林地,使其腐爛為有機肥料。修山每年進行l一2次,時間是7—9月,只進行一次的時間最好在7月初。墾復就是深挖,在每年的秋冬季進行。20度坡以下的平緩竹林地進行全面墾復,墾復深度20~25厘米;20—35度坡的竹林地可采用隔年隔帶的等高帶墾復,帶寬及間距皆為3米左右}35度以上的陡坡竹林地,可每年淺鋤一次,隔年(大年出筍成竹后)深挖一次。結合墾復深挖要清除竹林地內的大石頭,挖掘竹林地內的樹兜、竹兜及老竹鞭。同時,墾復深挖要注意不傷竹鞭及筍芽。

        (3)竹林施肥。毛竹生長快、產量高,吸收土壤養分多,必須通過施肥補充土壤營養物質。肥料以廄肥、堆肥等有機肥為主。在有條件的地方,施肥量每年每畝可施有機肥50—100擔或餅肥150一200公斤,塘泥100一200擔。有機肥在秋冬結合墾復挖溝或挖穴埋入土內。施用速效性水稀釋化肥或人糞尿,最好在夏季毛竹生長季節或出筍前后一個月內施入。施用化肥應以氮、磷肥為主,且應氮、磷肥混合施用。每畝可施尿素10—15公斤、過磷酸鈣3—5公斤。如果進行伐樁施肥,則須先打通竹兜內竹節,每伐樁兜內施入尿素或碳酸氫銨0.25一0.5公斤,再復土密封。

        (4)適時鉤梢。在風大、冰凍雪壓嚴重的地方,可采取適當鉤梢的辦法防止風倒稈破。鉤梢一般不能超過竹冠總長度的1/3,留枝不得少于15盤。鉤梢在冰凍年的10—12月進行。對冰凍雪壓不嚴重或每畝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,則不必進行鉤梢。

        (5)合理采伐。合理采伐包括正確確定采伐年齡、采伐季節、采伐方法、采伐強度及合理的立竹密度。毛竹林為異齡林,只能采用齡級擇伐方式。擇伐年齡應以1—5年生蓄養、6—7年生填空抽砍、8—9年生除個別填空外,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則進行。為了正確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齡,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,用油墨在竹稈上標明年份。采伐季節應在冬季低溫干燥、竹子生理活動減弱、竹材力學性能好、不易蟲蛀的季節進行。采伐方法應在伐前根據竹齡、竹株分布,竹子生長狀況及病蟲害為害等情況,按砍老留幼、砍密留疏、砍小留大、砍弱留強的原則先標明應伐竹株,然后再采用齊地伐倒的方法進行。大小年明顯的毛竹林,最好每兩年砍伐一次,即在大年的冬季進行;花年竹林可在每年冬季除按上述原則選擇應伐竹株外,還應選擇竹葉發黃,來年即將換葉的小年竹株砍伐,切忌砍竹葉濃綠的孕筍竹株。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畝200~250株為好。其年齡組成最好是1年生、2—3年生、4—5年生竹各占25%左右,其余6—9年生竹占25%左右。

        (6)低產林改造。為了擴大毛竹林面積,挖掘現有竹林的生產潛力,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,除新造竹林外,可在現“竹林中選擇一部分低產竹林改造成豐產林。改造對象應魁坡度平緩,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,土壤肥沃濕潤,排水良好,每畝現有立竹100-140株的毛竹林。改造技術參照上述培育技術實施。先期其關鍵措施是護筍養竹、嚴控采伐量,可適當保留8—9年生竹,促使立竹盡快恢復到每畝2∞一250株的竹林密度。

        (7)防止竹林開花結實。毛竹林內的竹株開花結實后,竹株光禿無葉,竹稈枯黃死亡.所連的竹鞭發黑腐爛、失去萌發力。故毛竹林應盡量控制和抑制竹株開花結實。對尚未開花的竹林,應在水肥、撫育、防病蟲等措施上加強管理,以推遲竹林衰老成熟,抑制開花結實。當竹林出現個別開花竹株時,應及時砍掉開花竹株,挖出老鞭竹兜,進行全面松土,增施人糞尿、或硫酸銨(每畝20公斤)、或尿素(每畝5—1 0公斤),仍可推遲或抑制竹林開花。當竹林出現成片開花竹株時,應全部砍去開花竹株,每2 3年進行輪換帶狀或塊狀松土,挖掉老鞭竹兜,增施氮肥,敷蓋青草,覆培客土,保留護養新發不開花的小竹子。這樣,經過2—3輪,即5—6年可使全林復壯更新。

        2.毛竹筍用林培育技術

        (1)土肥管理。土壤是毛竹生長的基礎,肥力是影響竹林豐產的主要因子。毛竹筍用林培育的土肥管理技術的主要措施是:

       ?、龠x地及林地清理:選擇交通方便、坡度平緩、土層深厚、立竹基礎好的毛竹純林改造成毛竹筍用林或筍、竹兼用林。首先砍除林地雜灌,挖除老竹兜、樹兜和清除石頭,創造竹鞭生長的良好環境。

       ?、谌珘ㄉ钔冢焊闹浦窳值牡谝荒晟罘稍?月中旬進行,也可結合挖冬筍在12月至翌年1月的冬季進行。深翻深度30—40厘米。全墾深翻時避免損傷幼壯竹鞭及竹鞭上的鞭芽和鞭根。

       ?、哿值厥┓剩菏┓适枪S用林或筍、竹兼用林豐產的關鍵。據分析,每生長1噸鮮筍需消耗土壤中的氮5.1公斤、磷1.5公斤、鉀5.4公斤左右。因此,要及時對筍用竹林或筍、竹兼用竹林的林地進行肥料補充。肥料以有機肥為佳,如堆肥、欄糞、菜枯、垃圾等。施肥每年二次為好。第一次在冬季進行,以有機肥為主。每畝施人畜糞2500-3000公斤,或菜餅250~300公斤,或埋青4000—5000公斤。方法是:把有機肥均勻撤入林地,結合冬墾和挖冬筍翻入土內20一30厘米的深度。第二次施肥是在挖春筍后,以速效化肥為主,時間以6—8月竹鞭排芽前為宜。方法是:在毛竹兜上方挖半園形水平溝條施,深15—20厘米,施后覆土。施肥量可參照上述每生長1噸鮮筍所消耗土壤中氮、磷、鉀元素的數量加以補充,但所補充的養分一定要超過帶走損耗的養分,才能保證竹林產量不斷提高。因為挖筍帶走的養分數量中,不包括竹的稈、枝、葉所消耗的養分及土壤流失的養分、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養分和林下其他植物所消耗的養分。這些,在施速效化肥時都應考慮進去。一般土壤母質中,鉀的含量較豐富,所以,施化肥應以氮、磷肥為主,特別要增施氮肥。為了增加土層有效厚度,提高竹筍品質,還應結合施排芽肥或孕筍肥進行培土,即把塘泥、菜園土、林外表土等挑入竹林填7一l0厘米厚。有條件的地方,還可在夏末至秋季以遲效肥為主地增麓一次孕筍肥。

        (2)竹林管理。筍用竹林與用材竹林一樣,為獲得竹筍高產,除要有一個良好的地下土肥環境外,還必須有竹林地上的合理立竹密度和竹齡結構。筍用竹林的地上管理措施是:

       ?、僮o筍養竹:若現有竹林為大小年竹林,則建立筍用林初2~3年內要大年少挖筍,小年基本不挖筍,禁止挖冬筍;若是花年竹林,則要盡量留養小年毛竹,使竹林達到每畝有健壯立竹150 -2∞株,且分布均衡、齡級合理。

       ?、谶m時留竹:毛竹春筍一般在3月中、下旬開始出土?!扒迕鳌鼻昂?0天出土的春筍多數是淺鞭筍,筍小,不宜作母竹留養;“谷雨”五天以后出土的春筍多數是老弱竹及同鞭末期筍,亦不宜作母竹留養。應選擇“谷雨”前后五天出土的大、壯、深的春筍作母竹留養,并采取先留后選、邊留邊選的方法均勻留養。

       ?、酆侠砜撤ィ和ㄟ^合理砍伐使筍用林經常保持2—5年生孕筍竹占優勢比例,其竹齡組成最好為:1年生、2—3年生、4—5年生竹各占30%;67年生竹占10%,用以補空地。毛竹筍用林的砍伐亦采用齡級擇伐法(同用材林),7年生以上的老竹一般不留??撤ゼ竟澮矐诙具M行??撤ズ笠S即挖除竹兜或進行破兜施肥。

        (3)筍的挖掘和培育。合理的挖筍、培筍技術可提高竹筍的產量和品質。

       ?、俅汗S的挖掘和培育:春筍的挖掘與培育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進行。挖春筍要掌握“早期筍、前期筍及時挖、全部挖,中、后期筍選留母竹,末期筍全部挖光”的原則。對前、中期發的筍,筍籜尖剛露土就要挖,即挖泥下筍。此時筍的品質好、筍價高,又可減少竹林養分消耗。對中、后期發的筍也要在筍高10厘米以內及時挖掘,即挖泥上筍。春筍出土期間可每隔一天挖一次。挖筍后的筍穴應及時施入腐熟的有機肥、人畜糞及2%左右的尿素水溶液后再覆土。注意所施肥料不要直接接觸竹鞭。

       ?、诙S的挖掘與培育:在筍用林中挖掘冬筍是合理的。每年11—12月竹林土中的筍已筍體粗大,是挖冬筍的好季節。冬筍的挖掘方法有沿鞭翻土挖、土裂開穴挖、結合冬墾挖三種。挖筍后,先用翻起的少量生土覆蓋竹鞭,再將肥料施入溝內或穴內,最后填平溝或穴。

        1.毛竹枯梢病。毛竹枯梢病是我國毛竹產區的一種危險性病害,被列入國內檢疫對象。該病危害當年新竹的嫩枝和側枝。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條的某一節叉處首先出現棕紅色小斑點,并擴大成舌狀或梭形的淡褐色病斑,后顏色逐漸變成深褐色。隨著病斑的擴展,病部以上的枝葉開始萎蔫,葉逐步變黃、縱卷,直至枯萎脫落,枝梢枯死、且不再萌生新葉,形成枯枝、枯梢。發病嚴重的竹林,前期竹冠赤色,遠看似火燒狀;后期竹冠灰白色。受害毛竹造成枯枝、枯梢或整株枯死后,竹材質量降低,且影響發筍,一般發病3—4年后可使成片竹林趨于毀滅,給竹林生產帶來嚴重損失。病原菌的傳播途徑是借風吹和雨水濺散作近距離傳播;帶病母竹、竹材、竹梢的調運是該病遠距傳播的主要途徑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

       ?、偾宄龤Р】葜?株),嚴禁從疫區和疫情發生區調出帶有該病原的竹苗、母竹等移植到新區。對病區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%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仔細地噴灑或禁止調運竹材出境。

       ?、趯Σ^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葉期噴灑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l000倍,每隔10天噴1次,連噴2—3次;或用50%苯來特可濕性粉劑l000倍用同樣的方法噴灑新竹。

        2.黃脊竹蝗。又名蝗蟲、蚱蜢、螞蚱。5—6月以跳蝻、成蟲取食竹葉,為竹林的主要害蟲。大發生時,竹林被害如同火燒,立竹成光稈。新竹竹葉被吃光一交后即會枯死,壯竹竹葉一次被吃光后新發葉片變黃、生長勢弱、發筍量大減,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。死竹莖中積水,纖維變壞,竹林也趨衰敗。竹蝗一年發生1代,以卵在土內越冬,次年5月孵化成蝗蝻,蝗蝻共5齡,2齡開始上竹,7月羽化成成蟲并開始交尾產卵,10月底成蟲死亡。卵多產于背北向陽、雜草稀少、土質較疏松的山腰或山窩斜坡上,深約4厘米左右。產卵處常見黑色園形蓋狀物,這是尋找卵塊的最好標志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

       ?、偻诼褖K。竹蝗產卵地易識別,可挖掘消滅。

       ?、谟昨镂瓷洗笾?、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雜草上時,及時噴灑2.5%敵百蟲粉劑或2.5%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噴霧,每畝1毫升。

       ?、嘁焉洗笾竦幕闰锟捎脽焺┧帤?。即用2.5%溴氰菊脂每畝6—10克,按藥1份、柴油20—40份比例混合,用噴煙機噴煙;或用741煙劑,用藥量每畝l一2公斤。噴煙要選擇無風的早晨或傍晚進行。

       ?、苤袊挚圃簛喠炙?、我省桃江縣在蝗蝻孵化時或幼蟲即上竹時,采用注射器在離地上的一節或二節竹桿注射:300—400倍1059藥液30一40毫升,有效期40天以上,殺死竹蝗、竹青蟲效果顯著。

        3.竹鏤舟蛾。又名竹青蟲、竹蠶。以幼蟲暴食竹葉和葉鞘,嚴重時將成片竹林吃成光稈,如竹林一年連續發生二代或三代,被害竹可死亡,來年也不發筍。故竹鏤舟蛾也為竹林主要害蟲。湖南一年發生3—4代。幼蟲全身光滑綠色、頭紅褐色。l、2齡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習性;2齡后的幼蟲受驚即墜地,但幾分鐘后又會重新上竹。10月中、下旬至十一月上、中旬老熟幼蟲下竹于枯枝落葉間吐絲綴葉結繭化蛹(或預蛹)越冬,翌年4月羽化成成蟲。成蟲飛翔力強、有趨光性,白天靜伏不動、黃昏或晚上10時左右及黎明前很活躍。卵多產在1、2年生竹上端嫩葉上,成塊狀或散產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

       ?、贌艄庹T殺成蟲。

       ?、诶糜紫x受驚墜地習性,擊落捕殺。

       ?、勐哑卺尫懦嘌鄯?,每畝7萬頭。

       ?、苡?.5%溴氰菊脂,每畝4-8克,1000一2000倍液進行低量噴霧。

        將新鮮冬筍或早期春筍縱劃一刀,一次可將筍殼全部剝去、剝出筍肉。冬筍切掉筍兜,春筍切掉下部已成節的一部分,然后蒸熟放晾。將蒸熟后的筍縱切成2 3瓣后斜切成片,放在竹席上晾曬一天,再放在烘架上用木炭烘烤至七成干。然后均勻往筍片上噴點清水放到木箱里,注意筍片要擺均勻、筍片間要留空隙。再用一瓷碗內放燃燒的木炭及一小塊硫磺放入木箱內,將木箱密封熏蒸。待筍片均接受熏蒸后,取出烘烤干燥即成。

        毛竹栽培技術

        毛竹又稱楠竹。毛竹生長快、成材早、產量高、用途廣。造林五到十年后,就可年年砍伐利用。一株毛竹從出筍到成竹只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,當年即可砍作造紙原料。若作竹材原料,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長就可砍伐利用。經營好的竹林,除竹筍等竹副產品外,每畝可年產竹材1500—2000公斤。我國勞動人民早在殷商時代就有用竹編制竹器等的習慣和經驗,用竹子造房在我國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;在現代建筑工程中,毛竹被廣泛用來架設工棚和腳手架;毛竹還是造紙和人造絲的優良原料;竹材劈成的薄篾可編制成很多生產工具、生活用品和工藝品,竹桿、竹片可制成竹床、竹椅及通風保健席等;近年來,竹膠合板的開拓制品更具市場引力。此外,竹枝、竹鞭、竹籜、竹根、竹兜等都可加工成很具經濟價值的竹工藝品。毛竹筍營養豐富、味道鮮美,是我國的傳統佳肴,且作為一種保健食品制成的各種筍干、筍罐頭已暢銷國內外。故毛竹具有很大的國際、國內市場潛力。毛竹鞭根發達,縱橫交錯,栽植在江堤、湖岸有固土防沖作用。竹林四季常青,挺撥秀麗,是綠化祖國的優良樹種。

       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,但其生長發育不同于一般喬木樹種,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、根、芽和地上部分的稈、枝、葉組成的有機體。毛竹不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長和稈的反向地性生長,而且具有鞭(地下莖)的橫向地性起伏生長。竹稈壽命短,開花周期長,沒有次生生長,竹鞭具有強大的分生繁殖能力。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層15--40厘米的范圍,每節有一個側芽,可以發育成筍或發育成新的竹鞭。壯齡竹鞭上的部分肥壯側芽在每年夏末秋初開始萌動分化為筍芽,到初冬筍體肥大,筍殼(籜)呈黃色,被有絨毛,稱冬筍。

        冬季低溫時期,竹筍在土內處于休眠狀態,到了第二年春季溫度回升時,又繼續生長出土,稱為春筍。春筍的筍殼為紫褐色,有黑色斑點,滿生粗毛。春筍中一些生長健壯的,經過竹筍一幼竹40一50天的生長過程后,竹稈上部開始抽枝展葉而成為新竹。新竹第二年春全株換葉一次,以后每二年換葉一次,每換葉一次稱為一“度”。新竹經過2--5年生理代謝,抽鞭發筍能力強、竹稈材質處于增進期的幼一壯齡竹階段;再經過6--8年的竹稈材質生長達到力學強度穩定的中齡竹階段;9年以上的竹將出現生活力衰退的下降趨勢,進入老齡竹階段。故在毛竹林培育上,應留養幼一壯齡竹,砍伐中、老齡竹。

        毛竹也會開花結實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是成熟衰老的象征。毛竹開化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,開花一般持續3--5年。毛竹開花是竹林生產上的巨大威協,應設法防止(控制措施見“毛竹用材林培育技術”)。

       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樹種。根系集中稠密,竹稈生長快,生長量大。因此,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,年平均溫度15--20℃,年降水量為1200--1800毫米。對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樹種,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,又不耐積水淹浸。板巖、頁巖、花崗巖、砂巖等母巖發育的中、厚層肥沃酸性的紅壤、黃紅壤、黃壤上分布多,生長良好。在土質粘重而干燥的網紋紅壤及林地積水、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則生長不良。在造林地選擇上應選擇背風向南的山谷、山麓、山腰地帶;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;肥沃、濕潤、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。

        (一)移竹造林技術

        1.造林整地

        通過整地可以創造適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長的環境條件。整地工作應在造林前的秋、冬季進行,包括清理林地、開墾和挖掘栽埴穴等三個工序。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墾整地,坡度較大(15~25度)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帶整地,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則采用塊狀整地。全墾整地是將造林地內的雜草、灌木全部砍除、清理后,全面深翻25—30厘米,將表土翻入底層,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、樹根等,再定點挖栽埴穴。

        在坡地上挖穴時,應注意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。帶狀整地即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,帶寬帶距視坡度緩陡及栽埴密度而定,一般為3米左右。整地帶上先劈除雜草灌木,后沿帶開墾,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,再在已翻土的帶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。塊狀整地是根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確定栽埴點,清除各栽埴點周圍2米左右的雜草灌木,按栽埴點挖穴。無論那種整地方式,都須在挖栽埴穴前確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離。毛竹移竹造林每畝密度20一35株;株行距可用5×6米或4×5米;栽埴穴的規格是穴長1.5米,寬0.8米,深0.5米左右。

        2.造林季節和方法

        毛竹造林的良好季節是冬季和早春(即十一月至翌年二月)。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、移鞭造林、截稈移兜造林、實生苗造林(播種育苗)和鞭節育苗造林等。其中,移竹造林法在生產中應用最廣。移竹造林首先應選好母竹。母竹以竹齡2—3年生、胸徑3--6厘米、生長健壯、分枝較低、枝葉繁茂、竹節正常、無病蟲害的林中竹為宜。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,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。挖掘時,則先應判斷好竹鞭的走向(一般與母竹稈基橢圓形的長邊方向平行),再細心扒開土找到竹鞭。向母竹引伸過來的鞭稱來鞭,留30一40厘米截斷;延伸出去的鞭稱去鞭,留70—80厘米截斷,然后沿鞭兩側逐漸挖掘。挖取時要多帶宿土,做到不傷鞭根,不傷筍芽,不傷“螺絲釘”(竹稈與竹鞭連接處),不傷母竹。挖出后,留5—7盤枝,砍去竹尾。母竹運輸的路途和時間越短越好。遠距離運輸必須用稻草或蒲包包扎,保護好鞭芽和“螺絲釘”,并隨時澆水保濕。栽埴時先在穴底墊上表土10一15厘米,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,輕輕將母竹放入穴中,使鞭根舒展、下部與土密接,再填土、踏實。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--5厘米,填土成饅頭形,以防積水爛鞭。填土踏實時,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。栽后澆足“定兜水”。

        (二)竹林培育技術

        1.毛竹用材林培育技術

        (1)護筍養竹。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、增加竹林產量的關鍵措施。其措施:

       ?、賴澜诒薰S。竹鞭的幼嫩梢頭稱為鞭筍。夏秋季節,毛竹竹鞭生長旺盛,如挖鞭筍,不僅直接妨礙新鞭蔓延,而且使來年竹筍少,成竹質量差。

       ?、谥斏魍诙S。冬筍是春筍的前身,是毛竹生長發育的一個階段。用材竹林培育中,若濫挖冬筍,就會直接影響來年的春筍和新竹的產量。但因受氣候、營養等因素限制,會有一部分冬筍不能出土而死亡,故在“冬至”前挖掘淺鞭冬筍,既可促進春筍生長發育,又可增加竹林收益。用材竹林挖掘冬筍中,必須要在護筍的前提下,科學謹慎地挖取。挖掘冬筍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內選枝葉濃密、葉色深綠的竹株,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塊隆起、龜裂或腳感松軟的部位,小心開穴挖取。掘取后必須覆土填平??稍诟餐燎胺湃肷倭扛斓娘灧?,但需防止肥料與竹鞭直接接觸。

       ?、嗑墓艽汗S?!扒迕鳌敝痢傲⑾摹?四、五月份),是毛竹春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,要加強管護。嚴禁挖掘健壯春筍,特別對換葉的小年竹林內的春筍更應加強留養及管護,以免竹林出現明顯的大小年,影響竹林總產量,使竹林年年保持穩產。對那些病蟲筍、路中筍、小筍和歪筍等應適時疏除。盛期筍成竹率高,質量好,應少疏多留;后期筍則應多疏少留;初春零星露頭筍應一律挖除。竹筍出土的末期,竹林中常出現不能成竹的筍稱為“退筍”?!巴斯S”亦應及時挖掘,既可增加收益,又可防止竹林養分消耗。識別退筍的特征是:筍生長緩慢,筍梢松散、無光澤,籜干縮,籜毛枯萎,早晨籜葉與無“露水”。此外,還要在春筍期的竹林內嚴禁放牧,防治筍期中的病蟲害。

        (2)修山墾復。修山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散布于林地,使其腐爛為有機肥料。修山每年進行l一2次,時間是7—9月,只進行一次的時間最好在7月初。墾復就是深挖,在每年的秋冬季進行。20度坡以下的平緩竹林地進行全面墾復,墾復深度20~25厘米;20—35度坡的竹林地可采用隔年隔帶的等高帶墾復,帶寬及間距皆為3米左右}35度以上的陡坡竹林地,可每年淺鋤一次,隔年(大年出筍成竹后)深挖一次。結合墾復深挖要清除竹林地內的大石頭,挖掘竹林地內的樹兜、竹兜及老竹鞭。同時,墾復深挖要注意不傷竹鞭及筍芽。

        (3)竹林施肥。毛竹生長快、產量高,吸收土壤養分多,必須通過施肥補充土壤營養物質。肥料以廄肥、堆肥等有機肥為主。在有條件的地方,施肥量每年每畝可施有機肥50—100擔或餅肥150一200公斤,塘泥100一200擔。有機肥在秋冬結合墾復挖溝或挖穴埋入土內。施用速效性水稀釋化肥或人糞尿,最好在夏季毛竹生長季節或出筍前后一個月內施入。施用化肥應以氮、磷肥為主,且應氮、磷肥混合施用。每畝可施尿素10—15公斤、過磷酸鈣3—5公斤。如果進行伐樁施肥,則須先打通竹兜內竹節,每伐樁兜內施入尿素或碳酸氫銨0.25一0.5公斤,再復土密封。

        (4)適時鉤梢。在風大、冰凍雪壓嚴重的地方,可采取適當鉤梢的辦法防止風倒稈破。鉤梢一般不能超過竹冠總長度的1/3,留枝不得少于15盤。鉤梢在冰凍年的10—12月進行。對冰凍雪壓不嚴重或每畝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,則不必進行鉤梢。

        (5)合理采伐。合理采伐包括正確確定采伐年齡、采伐季節、采伐方法、采伐強度及合理的立竹密度。毛竹林為異齡林,只能采用齡級擇伐方式。擇伐年齡應以1—5年生蓄養、6—7年生填空抽砍、8—9年生除個別填空外,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則進行。為了正確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齡,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,用油墨在竹稈上標明年份。采伐季節應在冬季低溫干燥、竹子生理活動減弱、竹材力學性能好、不易蟲蛀的季節進行。采伐方法應在伐前根據竹齡、竹株分布,竹子生長狀況及病蟲害為害等情況,按砍老留幼、砍密留疏、砍小留大、砍弱留強的原則先標明應伐竹株,然后再采用齊地伐倒的方法進行。大小年明顯的毛竹林,最好每兩年砍伐一次,即在大年的冬季進行;花年竹林可在每年冬季除按上述原則選擇應伐竹株外,還應選擇竹葉發黃,來年即將換葉的小年竹株砍伐,切忌砍竹葉濃綠的孕筍竹株。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畝200~250株為好。其年齡組成最好是1年生、2—3年生、4—5年生竹各占25%左右,其余6—9年生竹占25%左右。

        (6)低產林改造。為了擴大毛竹林面積,挖掘現有竹林的生產潛力,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,除新造竹林外,可在現“竹林中選擇一部分低產竹林改造成豐產林。改造對象應魁坡度平緩,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,土壤肥沃濕潤,排水良好,每畝現有立竹100-140株的毛竹林。改造技術參照上述培育技術實施。先期其關鍵措施是護筍養竹、嚴控采伐量,可適當保留8—9年生竹,促使立竹盡快恢復到每畝2∞一250株的竹林密度。

        (7)防止竹林開花結實。毛竹林內的竹株開花結實后,竹株光禿無葉,竹稈枯黃死亡.所連的竹鞭發黑腐爛、失去萌發力。故毛竹林應盡量控制和抑制竹株開花結實。對尚未開花的竹林,應在水肥、撫育、防病蟲等措施上加強管理,以推遲竹林衰老成熟,抑制開花結實。當竹林出現個別開花竹株時,應及時砍掉開花竹株,挖出老鞭竹兜,進行全面松土,增施人糞尿、或硫酸銨(每畝20公斤)、或尿素(每畝5—1 0公斤),仍可推遲或抑制竹林開花。當竹林出現成片開花竹株時,應全部砍去開花竹株,每2 3年進行輪換帶狀或塊狀松土,挖掉老鞭竹兜,增施氮肥,敷蓋青草,覆培客土,保留護養新發不開花的小竹子。這樣,經過2—3輪,即5—6年可使全林復壯更新。

        2.毛竹筍用林培育技術

        (1)土肥管理。土壤是毛竹生長的基礎,肥力是影響竹林豐產的主要因子。毛竹筍用林培育的土肥管理技術的主要措施是:

       ?、龠x地及林地清理:選擇交通方便、坡度平緩、土層深厚、立竹基礎好的毛竹純林改造成毛竹筍用林或筍、竹兼用林。首先砍除林地雜灌,挖除老竹兜、樹兜和清除石頭,創造竹鞭生長的良好環境。

       ?、谌珘ㄉ钔冢焊闹浦窳值牡谝荒晟罘稍?月中旬進行,也可結合挖冬筍在12月至翌年1月的冬季進行。深翻深度30—40厘米。全墾深翻時避免損傷幼壯竹鞭及竹鞭上的鞭芽和鞭根。

       ?、哿值厥┓剩菏┓适枪S用林或筍、竹兼用林豐產的關鍵。據分析,每生長1噸鮮筍需消耗土壤中的氮5.1公斤、磷1.5公斤、鉀5.4公斤左右。因此,要及時對筍用竹林或筍、竹兼用竹林的林地進行肥料補充。肥料以有機肥為佳,如堆肥、欄糞、菜枯、垃圾等。施肥每年二次為好。第一次在冬季進行,以有機肥為主。每畝施人畜糞2500-3000公斤,或菜餅250~300公斤,或埋青4000—5000公斤。方法是:把有機肥均勻撤入林地,結合冬墾和挖冬筍翻入土內20一30厘米的深度。第二次施肥是在挖春筍后,以速效化肥為主,時間以6—8月竹鞭排芽前為宜。方法是:在毛竹兜上方挖半園形水平溝條施,深15—20厘米,施后覆土。施肥量可參照上述每生長1噸鮮筍所消耗土壤中氮、磷、鉀元素的數量加以補充,但所補充的養分一定要超過帶走損耗的養分,才能保證竹林產量不斷提高。因為挖筍帶走的養分數量中,不包括竹的稈、枝、葉所消耗的養分及土壤流失的養分、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養分和林下其他植物所消耗的養分。這些,在施速效化肥時都應考慮進去。一般土壤母質中,鉀的含量較豐富,所以,施化肥應以氮、磷肥為主,特別要增施氮肥。為了增加土層有效厚度,提高竹筍品質,還應結合施排芽肥或孕筍肥進行培土,即把塘泥、菜園土、林外表土等挑入竹林填7一l0厘米厚。有條件的地方,還可在夏末至秋季以遲效肥為主地增麓一次孕筍肥。

        (2)竹林管理。筍用竹林與用材竹林一樣,為獲得竹筍高產,除要有一個良好的地下土肥環境外,還必須有竹林地上的合理立竹密度和竹齡結構。筍用竹林的地上管理措施是:

       ?、僮o筍養竹:若現有竹林為大小年竹林,則建立筍用林初2~3年內要大年少挖筍,小年基本不挖筍,禁止挖冬筍;若是花年竹林,則要盡量留養小年毛竹,使竹林達到每畝有健壯立竹150 -2∞株,且分布均衡、齡級合理。

       ?、谶m時留竹:毛竹春筍一般在3月中、下旬開始出土?!扒迕鳌鼻昂?0天出土的春筍多數是淺鞭筍,筍小,不宜作母竹留養;“谷雨”五天以后出土的春筍多數是老弱竹及同鞭末期筍,亦不宜作母竹留養。應選擇“谷雨”前后五天出土的大、壯、深的春筍作母竹留養,并采取先留后選、邊留邊選的方法均勻留養。

       ?、酆侠砜撤ィ和ㄟ^合理砍伐使筍用林經常保持2—5年生孕筍竹占優勢比例,其竹齡組成最好為:1年生、2—3年生、4—5年生竹各占30%;67年生竹占10%,用以補空地。毛竹筍用林的砍伐亦采用齡級擇伐法(同用材林),7年生以上的老竹一般不留??撤ゼ竟澮矐诙具M行??撤ズ笠S即挖除竹兜或進行破兜施肥。

        (3)筍的挖掘和培育。合理的挖筍、培筍技術可提高竹筍的產量和品質。

       ?、俅汗S的挖掘和培育:春筍的挖掘與培育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進行。挖春筍要掌握“早期筍、前期筍及時挖、全部挖,中、后期筍選留母竹,末期筍全部挖光”的原則。對前、中期發的筍,筍籜尖剛露土就要挖,即挖泥下筍。此時筍的品質好、筍價高,又可減少竹林養分消耗。對中、后期發的筍也要在筍高10厘米以內及時挖掘,即挖泥上筍。春筍出土期間可每隔一天挖一次。挖筍后的筍穴應及時施入腐熟的有機肥、人畜糞及2%左右的尿素水溶液后再覆土。注意所施肥料不要直接接觸竹鞭。

       ?、诙S的挖掘與培育:在筍用林中挖掘冬筍是合理的。每年11—12月竹林土中的筍已筍體粗大,是挖冬筍的好季節。冬筍的挖掘方法有沿鞭翻土挖、土裂開穴挖、結合冬墾挖三種。挖筍后,先用翻起的少量生土覆蓋竹鞭,再將肥料施入溝內或穴內,最后填平溝或穴。

        1.毛竹枯梢病。毛竹枯梢病是我國毛竹產區的一種危險性病害,被列入國內檢疫對象。該病危害當年新竹的嫩枝和側枝。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條的某一節叉處首先出現棕紅色小斑點,并擴大成舌狀或梭形的淡褐色病斑,后顏色逐漸變成深褐色。隨著病斑的擴展,病部以上的枝葉開始萎蔫,葉逐步變黃、縱卷,直至枯萎脫落,枝梢枯死、且不再萌生新葉,形成枯枝、枯梢。發病嚴重的竹林,前期竹冠赤色,遠看似火燒狀;后期竹冠灰白色。受害毛竹造成枯枝、枯梢或整株枯死后,竹材質量降低,且影響發筍,一般發病3—4年后可使成片竹林趨于毀滅,給竹林生產帶來嚴重損失。病原菌的傳播途徑是借風吹和雨水濺散作近距離傳播;帶病母竹、竹材、竹梢的調運是該病遠距傳播的主要途徑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

       ?、偾宄龤Р】葜?株),嚴禁從疫區和疫情發生區調出帶有該病原的竹苗、母竹等移植到新區。對病區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%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仔細地噴灑或禁止調運竹材出境。

       ?、趯Σ^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葉期噴灑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l000倍,每隔10天噴1次,連噴2—3次;或用50%苯來特可濕性粉劑l000倍用同樣的方法噴灑新竹。

        2.黃脊竹蝗。又名蝗蟲、蚱蜢、螞蚱。5—6月以跳蝻、成蟲取食竹葉,為竹林的主要害蟲。大發生時,竹林被害如同火燒,立竹成光稈。新竹竹葉被吃光一交后即會枯死,壯竹竹葉一次被吃光后新發葉片變黃、生長勢弱、發筍量大減,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。死竹莖中積水,纖維變壞,竹林也趨衰敗。竹蝗一年發生1代,以卵在土內越冬,次年5月孵化成蝗蝻,蝗蝻共5齡,2齡開始上竹,7月羽化成成蟲并開始交尾產卵,10月底成蟲死亡。卵多產于背北向陽、雜草稀少、土質較疏松的山腰或山窩斜坡上,深約4厘米左右。產卵處常見黑色園形蓋狀物,這是尋找卵塊的最好標志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

       ?、偻诼褖K。竹蝗產卵地易識別,可挖掘消滅。

       ?、谟昨镂瓷洗笾?、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雜草上時,及時噴灑2.5%敵百蟲粉劑或2.5%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噴霧,每畝1毫升。

       ?、嘁焉洗笾竦幕闰锟捎脽焺┧帤?。即用2.5%溴氰菊脂每畝6—10克,按藥1份、柴油20—40份比例混合,用噴煙機噴煙;或用741煙劑,用藥量每畝l一2公斤。噴煙要選擇無風的早晨或傍晚進行。

       ?、苤袊挚圃簛喠炙?、我省桃江縣在蝗蝻孵化時或幼蟲即上竹時,采用注射器在離地上的一節或二節竹桿注射:300—400倍1059藥液30一40毫升,有效期40天以上,殺死竹蝗、竹青蟲效果顯著。

        3.竹鏤舟蛾。又名竹青蟲、竹蠶。以幼蟲暴食竹葉和葉鞘,嚴重時將成片竹林吃成光稈,如竹林一年連續發生二代或三代,被害竹可死亡,來年也不發筍。故竹鏤舟蛾也為竹林主要害蟲。湖南一年發生3—4代。幼蟲全身光滑綠色、頭紅褐色。l、2齡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習性;2齡后的幼蟲受驚即墜地,但幾分鐘后又會重新上竹。10月中、下旬至十一月上、中旬老熟幼蟲下竹于枯枝落葉間吐絲綴葉結繭化蛹(或預蛹)越冬,翌年4月羽化成成蟲。成蟲飛翔力強、有趨光性,白天靜伏不動、黃昏或晚上10時左右及黎明前很活躍。卵多產在1、2年生竹上端嫩葉上,成塊狀或散產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

       ?、贌艄庹T殺成蟲。

       ?、诶糜紫x受驚墜地習性,擊落捕殺。

       ?、勐哑卺尫懦嘌鄯?,每畝7萬頭。

       ?、苡?.5%溴氰菊脂,每畝4-8克,1000一2000倍液進行低量噴霧。

        將新鮮冬筍或早期春筍縱劃一刀,一次可將筍殼全部剝去、剝出筍肉。冬筍切掉筍兜,春筍切掉下部已成節的一部分,然后蒸熟放晾。將蒸熟后的筍縱切成2 3瓣后斜切成片,放在竹席上晾曬一天,再放在烘架上用木炭烘烤至七成干。然后均勻往筍片上噴點清水放到木箱里,注意筍片要擺均勻、筍片間要留空隙。再用一瓷碗內放燃燒的木炭及一小塊硫磺放入木箱內,將木箱密封熏蒸。待筍片均接受熏蒸后,取出烘烤干燥即成。



      上一篇:倒吊黃(黃花倒水蓮)
      下一篇:竹子分類
    4. 網站首頁
    5. |
    6. 關于我們
    7. |
    8. 產品展示
    9. |
    10. 新聞資訊
    11. |
    12. 農莊風光
    13. |
    14. 營銷推廣
    15. |
    16. 基地環境
    17. |
    18. 招商項目
    19. |
    20. 聯系我們
    21. 黄涩网址在线观看
    22. <var id="cc4eu"><sup id="cc4eu"></sup></var>

      1. <var id="cc4eu"><sup id="cc4eu"></sup></var>
      2. <tr id="cc4eu"><sup id="cc4eu"></sup></tr>
      3. <video id="cc4eu"><li id="cc4eu"></li></video>